- 高健;关迪;
面向新一代平台需求,首先分析了共形阵列的核心特征与功能;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共形阵列“纵向集成”和“横向集成”两种架构设计思路,并对各自的优劣点进行了阐述;针对实现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逐一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现途径;最后进一步展望了共形阵列的应用前景。
2025年01期 v.54;No.211 1-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段雪晨;罗丁利;同非;胡海蔚;
针对行进间工作时由于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阵面坐标系下的点迹无法进行关联滤波的问题,本文梳理了一种在行进间工作时对点迹数据的补偿方法,根据北斗定位系统以及惯导所测得的信息对阵面坐标系下的点迹信息进行坐标转换和误差补偿,最终得到目标在CGC2000坐标系下的经纬高信息。经过仿真与实测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雷达测量精度对最终定位精度的影响。
2025年01期 v.54;No.211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1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王雪松;游俊;强勇;汪小平;
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生成方法往往存在着建模复杂,计算量大,花费时间长等问题。同时在面对非合作目标时,无法获得目标的精确模型以及全方位角的SAR图像,这对后续的研究形成了很大阻碍。本文对原始CWGAN-GP网络的损失函数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特征编码方法用于描述SAR图像中目标的方位角特征。实验生成了间隔为1°的360幅仿真SAR图像,扩充了SAR图像数据集,最后将扩充后的图像数据用于识别网络的训练,通过识别正确率的提高验证了利用深度学习网络生成仿真SAR图像数据的可行性。
2025年01期 v.54;No.211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王政;余建宇;解佳龙;石砚文;
针对动目标时差频差无源定位问题以及高斯牛顿迭代法在使用不准初始值进行迭代时会出现结果不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牛顿迭代的约束加权最小二乘(CWLS)时差频差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把求解非线性时差频差定位方程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然后重新构造约束条件方程并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求极值思想求解出目标定位初始解,然后将初始解代入构建的目标位置和速度高斯牛顿迭代方程进行迭代优化。通过计算机仿真在近远场条件下分别对比了所提方法和两步加权最小二乘法(two-stage weighted least squares, TSWLS)等方法的定位性能。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对近场目标和远场目标均有着较好的定位效果,其适应高噪声环境能力强、定位精度高。
2025年01期 v.54;No.211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胡利坤;贾江磊;全刚;刘向锋;王凯;
针对当前航天测控中引导源数据来源单一、雷达跟踪状态判定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对多源测量数据进行分簇和融合处理,以提高引导数据的精度。首先,利用AGNES聚簇分类算法将多源测量数据分为一簇正常数据和多簇异常数据,通过剔除异常数据来提高融合数据的质量;其次,基于聚簇获取的正常数据,利用加权平均融合算法得到融合数据;最后,将融合数据应用到雷达跟踪状态判定。仿真结果表明,融合后的数据误差远小于原始测量数据,雷达跟踪状态判定结果准确率得到提高。
2025年01期 v.54;No.211 32-3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林意博;蒋彦雯;卢大威;周永伟;
针对相控阵雷达效能评估的特点,建立了相控阵雷达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首先,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计算各指标的效能值,随后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相控阵雷达的效能进行加权综合评估。通过实例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025年01期 v.54;No.211 37-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吴迎昌;高俊峰;陈昱璨;
针对机动雷达作战效能评估因素多、难度大的问题,本文根据机动雷达作战任务的特点,科学构建机动雷达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同时考虑各评估指标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其进行作战效能评估。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客观实际,在雷达作战决策指导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25年01期 v.54;No.211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许超;刘闯;王羽飞;
针对有序统计(Order Statistics, OS)CFAR运算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值选小(Smallest Of, SO)CFAR预筛选的改进OS(ISOS)CFAR检测算法,该算法在达到与OS-CFAR相同检测性能的同时可有效减少算法运行量。SO-CFAR筛选算法在参考单元两侧同时存在干扰时会出现漏筛现象,ISOS-CFAR通过滑窗保护(Slide Protect, SP)算法改善了这种漏筛现象。SO-CFAR筛选算法在杂波突变高功率区会出现误筛现象,ISOS-CFAR通过OS-CFAR二次检测避免了这种误筛现象。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ISOS-CFAR算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2025年01期 v.54;No.211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虎昕岳;刘延峰;宋思盛;张一鸣;
随机PRI信号雷达可以解决高速运动目标测速模糊问题,但针对高速运动目标,由于速度、加速度带来的距离走动和距离弯曲会给后续相参积累带来问题,影响目标检测性能。Keystone变换可以校正雷达回波信号的距离单元走动问题,本文介绍了Keystone变换原理,分析了实现Keystone变换常用的三种方法,最后结合随机PRI信号非均匀相参处理方法验证了Keystone变换前后的性能。
2025年01期 v.54;No.211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张程慧;杨杰;杨威;
作为下一代相控阵雷达和智能天线的核心技术,光控波束形成网络利用微波光子学手段控制天线单元间的延时差,使得微波辐射源能够在远场特定方向实现定向发射或接收。相较于传统微波波束形成网络,能够实现无偏斜波束指向,同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等优势。本文围绕光控波束形成网络,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其中的关键部分——真时延技术的实现方案及发展现状,讨论了光控波束形成网络的幅相误差来源及其对波束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当前光控波束形成网络的局限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01期 v.54;No.211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曹泽坤;张一鸣;张国炜;邱天;
针对相同阵元规模条件下均匀线阵阵列孔径小、测向精度低和分辨力差,以及现有稀疏阵列波达方向(Direction-of-Arrival, DOA)估计算法大多基于非相干信源假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互质阵的协方差矩阵重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向量化后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冗余消除,然后将互质阵的最大连续虚拟均匀线阵转化为Hermitian Toeplitz矩阵,最终采用多重信号分类算法(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 MUSIC)完成DOA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稀疏阵列场景下,能够以较低的时间复杂度有效估计相干信号的DOA,且与前后向平滑(Forward-Backward Spatial Smoothing, FBSS)算法和原子范数最小化(Atomic Norm Minimization, ANM)算法相比,本文算法能实现更高精度的DOA估计。
2025年01期 v.54;No.211 67-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文虎;向聪;李涛;张晓东;
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自聚焦算法中,采用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Phase Gradient Autofocus, PGA)能有效估计相位误差(PE)。低信噪比场景使用该算法估计的相位误差区别大,导致最终成像聚焦效果鲁棒性差,这严重限制了PGA算法在成像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低信噪比场景的改进PGA方法,采用固定窗长滑窗提高数据信噪比,降低质量差的距离单元入选几率,实现算法稳定性。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和稳健性。
2025年01期 v.54;No.211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强;程忠健;张振标;
等离子鞘套引起的“黒障”问题是各国航空航天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滑翔飞行器在临近空间高速飞行,产生“等离子鞘套”效应,严重影响地面监测装备对目标的外弹道测量、控制。本文研究了等离子鞘套产生的原因,分析对雷达检测产生的影响,设计采用常规跟踪波形驻留+PD脉冲串驻留交替波形的跟踪策略,并通过典型场景应用与验证。
2025年01期 v.54;No.211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9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白昊;任泽宇;胡伯元;
提出了一种多机时差定位流程控制方法。在处理流程和工作时序上进行统筹调度,节省时间资源开销,并建立多机间握手和超时机制,增强任务可靠性。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2025年01期 v.54;No.211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贺龙;刘延峰;李斯宇;毕进;张艳艳;刘超;
简要介绍某军贸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战车概况,分析该军贸产品在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用户试验的典型场景,包括战车实弹靶试与越野机动无缝衔接;恶劣天气条件和弱红外特性、小尺寸目标同步施加;电子侦察先行,有源电子干扰遂行实施等场景,体现出某军贸产品用户试验具有极限条件使用、强干扰和强对抗的实战化特点。重点思考实战化极限条件使用、协同作战梯次防空和潜在对象目标特性原始数据积累等问题。
2025年01期 v.54;No.211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雨博;高剑;王仁涛;
陆基分布式全相参雷达(Ground-based Distributed Coherent Aperture Radar, GB-DCAR)相较于传统单站雷达具有部署灵活、威力大、范围广等优势。然而实际应用中,信号全相参合成要求实现系统精确同步。该文首先分析了时间同步误差对系统相参合成效率的影响,接着提出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秒脉冲(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1 Pulse Per Second, GPS-1PPS)和双向时间对比法的系统时间同步方案,最后建立了仿真模型验证方案可行性并分析同步信号脉冲带宽对时间同步效果的影响。
2025年01期 v.54;No.211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刘宣佑;游英杰;田欢;王辉辉;张统兵;
针对现阶段雷达信号处理部分开发效率低,可重构、可扩展能力弱的痛点,本文首先分析了软件化雷达组件化开发模式的技术优势,然后提出了信号处理应用组件的设计思路和代码模版。以脉冲压缩组件为例,演示了应用组件的开发、输出结果误差分析以及性能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应用组件库,并且从组件库中选取合适的信号处理应用组件搭建了典型的信号处理后端处理流程,并设计了验证系统对其功能和性能进行了充分验证,展示了软件化雷达组件化开发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优越性。
2025年01期 v.54;No.211 99-10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何广亮;李飞飞;陈旭凯;
为提高雷达信号处理的效率,设计一种利用DDR3存储芯片高效地完成脉冲雷达体制下距离门重排的方法。该方法设计了基于FPGA的DDR3读写控制逻辑,通过控制DDR3的BANK地址和数据地址,以跳BANK的方式按某种特定规律将雷达回波脉冲压缩信号的全部距离门信息写入到DDR3内,完成距离门重排。在满足脉冲多普勒雷达体制下对数据处理速度和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了更快的数据存储与读取的整体速率。仿真结果表明,在写入和读出相同的脉冲压缩信号距离门信息数据量情况下,通过对比跳BANK写入且连续地址读出、连续地址写入且跳跃地址读出以及跳跃地址写入且连续地址读出三种数据写入与存储方式,跳BANK写入且连续地址读出的写速率与读速率分别是516M×32bps和731M×32bps,综合整体速率是三种方法中最快的。本文所提设计方法能够高效完成距离门重排,适用于处理大数据量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
2025年01期 v.54;No.211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周邦建;徐飞;王谦;
空间平滑MUSIC算法作为一种超分辨测角算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雷达的角度分辨能力,对解决低空目标的多径反射及密集型目标分辨探测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1])。然而该算法中涉及大量的矩阵运算,计算复杂度高,数据运算量大,在传统DSP、FPGA等硬件平台开发中存在计算资源紧张、程序设计困难等问题。本文基于CPU+GPU的异构平台,采用GPU并行处理的特点,完成对空间平滑MUSIC算法的实现,对大规模阵元数据测角处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能力。
2025年01期 v.54;No.211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冯洋;马云柱;李顶豪;武星帆;李磊;华根瑞;赵永洁;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超宽带收发组件,可用于多功能雷达中。设计的T/R组件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超宽带的特点。收发组件采用异形金属分腔,将发射通道分割成独立腔体,有效地移除了超宽带内腔体的谐振频率。文章着重对T/R组件的原理构成、关键电路的仿真、结构布局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测试结果表明,T/R组件在9倍频的工作带宽内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发射功率大于37dBm,接收增益大于22dB,收发通道隔离度大于60dB。
2025年01期 v.54;No.211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0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茅德旺;何海龙;王轩;李岷钊;
伺服转台是雷达武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雷达天线系统的执行机构,主要包含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两部分,在集成化系统设计中,为了满足整体布局和高机动性的要求,对伺服转台有严格的尺寸及重量限制。本文针对某外贸型雷达的系统功能和指标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重量约束下,基于格里森弧齿锥齿轮设计了二维伺服转台,将俯仰输出轴的驱动控制转化为对同轴的双轴差速控制,可以优化结构布局,改善走线路经,减小整体重量。另外,该结构形式方位和俯仰轴间存在耦合约束,首先需要在控制策略中进行解耦处理,然后在机构受力分析与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电机驱动控制环路设计。最后,借助激光精密测角平台和图形化终端控制界面对二维转台展开测试。测试数据表明,该弧齿锥齿轮型二维转台具有基本的指向精度和速度平稳性,满足系统功能和指标要求,可为后续相关二维转台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54;No.211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刘子阳;陈金虎;高李潇远;陈立平;张文博;
负载力矩是伺服系统的重要设计依据,其直接决定驱动系统的参数,进而影响系统的尺寸和性能~([1])。雷达天线的核心负载力矩包括风动力矩、惯性力矩和摩擦力矩,其中风力矩数值大,需要在设计初期得到准确预估。本文针对一种雷达天线,采用风力矩的仿真和计算方法,以建模、划分网格、设定求解参数以及后处理为关键环节,实现了该雷达天线精确仿真过程,同时,对风力矩结果及内部流场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探讨了风力矩随雷达天线角度变化的规律。本文通过计算获得了雷达天线的风力矩系数,这一结果为伺服电机的选型提供依据,同时在此基础上对风力矩系数进行调整,为其它同类型雷达天线风力矩大小的预测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54;No.211 130-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马泽泽;李智;苏力争;王新亚;王钰涵;
针对现有大型折叠天线阵面,存在前端质量大,天线旋转工作惯性大等缺点,提出一种连续体-离散体两级优化设计方法。第一级采用基于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方法,以单元密度为设计变量,以目标体的柔度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最大体积分数为约束,实现对阵面框架的空间构型设计;第二级借助几何参数和截面尺寸约束开展协同设计,以壳单元的厚度、梁单元横截面的尺寸作为设计变量,以设计域最大位移,天线阵面法线方向变形,结构应力为约束条件,以结构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实现综合优化。该方法结合目前先进拓扑优化方法和有限元仿真软件,在缩减优化规模,提高计算精度的同时,设计出兼顾结构刚度、强度、稳定性和质量综合性能最优的结果。为同类部件轻量化提供了参考。
2025年01期 v.54;No.211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徐艳;李存龙;田江;马汉清;
本文给出了一例Ku频段微带天线的设计,此天线将介质板的底层金属全部腐蚀,用一块金属板作为微带天线的地板。按照常规理论分析,介质板与金属板之间很薄的空气层对天线性能影响较小,但该天线实测性能出现难以解释的显著恶化,于是本文应用特征模法对天线辐射单元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问题来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2025年01期 v.54;No.211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吴昌松;宋欣豫;于卫刚;郭雷;杨林卓;
电子干扰是导弹突防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飞行试验是电子信息装备定型的重要环节。针对弹载雷达干扰装置开展导弹飞行试验设计与评估意义重大。本文从弹载雷达干扰装置特点出发,分析了其可能面临的战场环境,介绍了抛洒式干扰装置、内置式干扰装置使用特点,研究了压制干扰、欺骗干扰等干扰样式的内在机理,设计了一种实弹飞行条件下的雷达干扰对抗试验方法,从作战场景想定、试验环境构建、试验装备选取、试验阵地布局、复杂电磁环境构设、边界性能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针对干扰效果及突防效能的评估进行了研究,评估了弹载雷达干扰装置在提升导弹突防能力中发挥的作用。
2025年01期 v.54;No.211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肖开健;梁红;
信息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易受到敌方的干扰,使得装备作战效能会大大下降。为提高信息装备抗干扰性能,开展验证和评估其抗干扰性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以防空作战条件下的典型干扰场景为基础,搭建作战条件下武器系统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模拟作战条件下的典型干扰场景能力(干扰样式:噪声压制,欺骗干扰,灵巧噪声等),开展电磁抗干扰试验,验证信息装备抗干扰的能力。
2025年01期 v.54;No.211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下载本期数据